百字文言课·道德经第38章·例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你想做最有道德的人吗?

百字文言课·道德经第38章·例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你想做最有道德的人吗?

【原文】131字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注音、直译及注释】道(dào)德(dé)经(jīnɡ)·第(dì)三(sān)十(shí)八(bā)章(zhānɡ)上(shànɡ)德(dé)不(bù)德(dé),是(shì)以(yǐ)有(yǒu)德(dé);下(xià)德(dé)不(bù)失(shī)德(dé),是(shì)以(yǐ)无(wú)德(dé)。上德的人,没有德的观念,因此是有德的;下德的人不肯放下德的观念,因此是没有德的。1.德:因合于道而与他人同心。2.上德:最高级的德。达不到的都是下德。上(shànɡ)德(dé)无(wú)为(wéi)而(ér)无(wú)以(yǐ)为(wéi);下(xià)德(dé)为(wéi)之(zhī)而(ér)有(yǒu)以(yǐ)为(wéi);上德的人不做什么,也不打算做什么;下德的人总要做些什么,并且有一定目的。3.以为:想要做些什么,或者想要得到某种结果。4.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有的版本写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shànɡ)仁(rén)为(wéi)之(zhī)而(ér)无(wú)以(yǐ)为(wéi);上(shànɡ)义(yì)为(wéi)之(zhī)而(ér)有(yǒu)以(yǐ)为(wéi);上仁的人做仁爱的事情,但是没有要从中得到什么的想法;上义的人做合于正义的事情,是为了实现正义的理想。5.仁:仁爱。爱他人。6.上仁:最高层次的仁。7.义:正义。适当的。8.上义:最高的正义。上(shànɡ)礼(lǐ)为(wéi)之(zhī)而(ér)莫(mò)之(zhī)应(yìnɡ),则(zé)攘(rǎnɡ)臂(bì)而(ér)扔(rēnɡ)之(zhī)。上礼的人做符合礼义要求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响应,就撸起袖子,硬是拉上别人(一起干)。9.礼:关于仁爱精神与适当行为的制度性规定。10.上礼:在实现礼义要求方面做到最好。11.攘:撸起衣袖露出手臂。12.扔:用力拉扯。故(ɡù)失(shī)道(dào)而(ér)后(hòu)德(dé),失(shī)德(dé)而(ér)后(hòu)仁(rén),所以,失去道,后来有德;失去德,后来有仁;失(shī)仁(rén)而(ér)后(hòu)义(yì),失(shī)义(yì)而(ér)后(hòu)礼(lǐ)。失去仁,后来有义;失去义,后来有礼。夫(fū)礼(lǐ)者(zhě),忠(zhōnɡ)信(xìn)之(zhī)薄(báo),而(ér)乱(luàn)之(zhī)首(shǒu)。前(qián)识(shí)者(zhě),道(dào)之(zhī)华(huá),而(ér)愚(yú)之(zhī)始(shǐ)。(到了)礼这个阶段,忠诚和信义都很稀缺,并且混乱就要开始了。(能够在混乱中)事先了解(变化趋势)这种(巧智),是道的花朵;(有了这种巧智)愚昧就开始了。13.前识者:对未来的发展有预见的人,即智者。14.华:花,喻指末节、表面的东西,离根本、本质非常遥远。是(shì)以(yǐ)大(dà)丈(zhànɡ)夫(fū)处(chǔ)其(qí)厚(hòu),而(ér)不(bù)居(jū)其(qí)薄(báo);处(chǔ)其(qí)实(shí),而(ér)不(bù)居(jū)其(qí)华(huá)。因此大丈夫置身于敦厚、忠信的地方,不停留在浅薄、愚昧的地方;置身于果实一般充实、可靠的地方,不停留在花朵一般浮华、虚幻的地方。15.大丈夫:指忠信守道,立志成为圣人的人。16.处:置身。17.居:停留。居和处是近义词。用不同的词表示相同的意义是骈文的一种修辞手法。故(ɡù)去(qù)彼(bǐ)取(qǔ)此(cǐ)。所以(要)远离那(肤浅的智、礼、义、仁),趋向这(厚实的德,与道)。【朗读】【例解】你想做最有道德的人吗?——例解《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按公认的说法,《道德经》前面37章是“道经”,主要论道;从本章开始到最后,都是“德经”,是讲德的。一般认为,道讲自然规律,德讲社会规律,把道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社会领域,就是德。我个人研习《道德经》,对上下两经的区分,没什么明显的感觉。道经也有很多讲社会规律,比如第十七章讲领导者的层次;德经也有很多讲自然规律,比如第四十章讲道的运动方向和有无相生。但是把第一章作为道的总纲,把这一章第三十八章作为德的总纲,这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而这一章,最震聋发聩的,便是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你想做最有道德的人吗?如果你告诉我:想。只这一个字的回答,你就把自己从“上德”的队伍里拉出来了。从“上德”的队伍里出来也没什么,反正我也没在那里,反正大家也都没在那里。“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第二十三章)事实上,任何一个自认是“有德”的人,先已不在道那里了。本章后面有说到,“失道而后德。”因为在道那里,既没有“有德”与“无德”的区分,也没有“上德”与“下德”的区分。当你去分别,已经离开了道,也离开了上德。“失道而后德。”“失道而后德。”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当大家都在活在道里的时候,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什么不自在、不舒服、不应该,或者别扭、烦恼之类的感觉。当自我意识出现以后,慢慢有了比较,人就从道里面出来了。从道里出来之后,各种特别好的感觉出来了,各种特别不好的感觉也出来了。所以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人从道里出来,受了各种“不好的感觉”折磨,就很怀念在道里那种纯粹自然的体验,于是想要回到那种状态。这种回归于道的愿望和努力,就是德。“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朱熹《四书集注·学而篇》)德者,得也。德就是“得到了道”。万物皆在道中,人当然也在。人只要活着,他就或多或少在“行道”,并且或多或少对道“有得于心”,因此或多或少是“有德”的。老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以道为准绳,以是否完全合道,区分了上德和下德;并且在下德中,按照合道的程度,给出了仁义礼智的序列。现在网上很多人讨论认知的维度,有高维、低维、升维、降维这样一些概念。老子能够对当时社会上热议的“仁义礼智”加以界定,并对它们进行排序,说明他所处的维度,已不是某一特定高度的高维。他的思维达到了能穿越所有维度的“全维”。读这一章很过瘾。先不说结论之令人信服,它的行文就势如破竹。一口气读下来,宛如乘着瀑布漂流,畅快淋漓。到了瀑布下面的深潭,你惊魂甫定,老子告诉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写文章要有“文眼”。这一章的文眼,就是开首一句:“上德不德。”先把“上德”搞清楚,剩下的就都是“下德”。要给“下德”排排座次,只要量一量它跟“上德”的距离就好了。什么是上德?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说完了。解上德不德。第一个德是名词,就是我们在讨论的这个德。后面的德是动词,对它的翻译和解释,却见仁见智,跟理解和证悟的程度相关。对后面这个德,我试着给出几种不同的解释,看看哪一种更契合你的想法?²上德的人,没有德的观念。(这是我在本课译注里的解释。)²上德的人,不知道德是什么。²上德的人,不认为自己是有德的。²上德的人,不执着于自己对德的理解。²上德的人,不把德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²上德的人,不一定遵守关于道德的教条。²上德的人,不非要做一个有德的人。²……看,可以有这么多的理解!虽然这些解释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但不同的描述,细辨起来,不但有分别,有时差别还很大。足见“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所以学古文要读原文。对于原文,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既注意其间的分别,又兼收并蓄,才是一种高级的学法。解上德无为。“德者,得也。”(《管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义者,宜也。”(《中庸》)。——这些都是从“有为”来定义的。但老子说上德无为。因为一旦有为,就必定有所为有所不为。肯定了“为者”,就不得不对“不为者”加以否定和排斥。这样就没有“无为”来得纯粹,来得圆融。无为就是不做什么。无为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无为是“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第二章),你旁边的人做这样、做那样,你不但什么都不做,而且不论别人做什么,你都不去干涉,不去影响他。无为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整天看没有颜色的颜色,怀抱一个没有东西的东西。无为是……有人觉得无为很容易。不就是什么都不做嘛?那还不简单!你让我做什么我可能不会;让不做什么,谁还不会呢?无为确实很容易,老子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老子也说,“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第七十章)很多人不知道,最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难做的。如果你不相信,就选双休日,亲自过一个“无为的日子”,试试。把自己关在家里,渴了可以喝水,饿了可以吃饭,困了可以睡觉。可以坐,可以卧,可以站,可以走,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徒手的动作。其它的,什么事情都不做。不接电话(最好手机关机)。有人敲门也不开门,就当你不在家。不做家务,不辅导孩子作业。不碰手机,不碰电脑,不开电视,不打游戏,不上网,也不读书。不有意看任何东西,哪怕是赏花;不有意听任何东西,哪怕是音乐。不主动开口说话。别人问你什么,只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无论家人对你说什么,只是听,不做回应。让你搭把手你就搭把手,但不要自己多事。即使表扬你,亲你,爱你,点赞你,你一笑了之。不喜,不得意,不臭美。即使批评你,骂你,烦你,嫌弃你,也一笑了之。不争,不辩,不怒,不怨,不忧。——看看这个样子,你能过上几个小时?然后你会知道无为之难。解上德无以为。我上面想让你知道“无为之难”,这种想法就属“有以为”,纯属没事找事。上德的人不干这种事。无为是在行为层面,而无以为在认知层面。无以为,可能比无为更难。上面说到的不喜,不得意,不臭美;不争,不辩,不怒,不怨,不忧,要先做到“无以为”,才可以。

在《论语》里,弟子经常问某某某够不够得上仁?孔子多半都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不到“无以为”。用现在的话说是,这人虽然有爱人的行为,但是他动机不纯。

这篇文章写得够长了。我简单用道经里的两句话,解释一下“无以为”,然后就结束。“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第十章)用你的心,像镜子一样去映照天地、父母与众生,你要清除镜面的污垢,能做到没有任何瑕疵么?“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放空自己的心到达极致,结结实实地守护着那份安静,不会脱开。能做到这样,差不多就算做到了“无以为”。做得到吗?做不到。做不到就算了吧。不可以。要“去彼取此”!老子认为,无论你在仁义礼智的任何位置,或者你像我一样,感觉自己处在比仁义礼智还要LOW得多的位置,你都要有离开这个位置的打算,就是“去彼”;你还要有一个成长的目标,即“无为而无以为”,就是“取此”。

相关文章

日本的校服
bas365

日本的校服

🕒 09-03 👁️ 9728
正规贷款平台哪家靠谱?十大机构优缺点全解析
国内365bet登录网址

正规贷款平台哪家靠谱?十大机构优缺点全解析

🕒 09-02 👁️ 9320
从汪峰四次离婚,盘点内娱明星离婚次数排行榜
dnf南部溪谷怎么进(攻略)
beat365体育ios版下载

dnf南部溪谷怎么进(攻略)

🕒 10-09 👁️ 7134
一包烟将涨价近3倍,有人会戒烟吗?
bas365

一包烟将涨价近3倍,有人会戒烟吗?

🕒 10-06 👁️ 7311
口袋老师(老师版) by 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之家
beat365体育ios版下载

汽车之家

🕒 09-08 👁️ 6464
手机总是莫名其妙多出照片?关闭这5个设置!
国内365bet登录网址

手机总是莫名其妙多出照片?关闭这5个设置!

🕒 08-26 👁️ 219
不斷更新/「皮蛇疫苗」2針1.7萬!各縣市補助與政策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