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的亲密关系,像一锅需要持续添柴的火。有人觉得,性是火苗里最亮的那簇光,没了它,锅迟早会凉;也有人觉得,火苗只是表象,锅底下的柴火才是关键。但当“无性”成为婚姻的常态,男人究竟能不能忍得住?是生理需求在作祟,还是心理需求在博弈?三个已婚男人的心里话,或许能撕开这道隐秘的口子。
忍得住一时,忍不了长久。男人对性的需求,像身体里的一根弹簧。年轻时,这根弹簧绷得紧,稍微一碰就弹起来。结婚头几年,夫妻俩黏糊得像连体婴,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但日子一长,弹簧慢慢松了,尤其是有了孩子后,生活被琐事填满,夫妻俩连睡觉都隔着个娃。这时候,男人开始学“忍”。工作累、压力大、孩子闹,随便哪个理由都能成为借口。但忍,不是消失,而是积压。积压久了,弹簧会生锈,甚至断掉。有的男人会偷偷找别的出口,比如加班、打游戏、泡酒吧,用别的事填满时间,假装自己不需要。但夜深人静时,身体的空虚感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躲都躲不掉。忍得了一时,是因为责任、道德、面子在撑着。但忍不了长久,是因为人性终究敌不过本能。
忍得住身体,忍不住心。婚姻里的无性,往往不是单方面的“不想”,而是双方面的“无力”。女人可能因为生育、压力、情绪,对亲密行为失去兴趣;男人可能因为疲惫、焦虑、自卑,主动选择逃避。于是,两个人默契地达成了一种“平衡”——你不提,我也不说。但这种平衡,是脆弱的。男人可以忍着不碰你,但忍不了心里不琢磨。琢磨什么?琢磨你是不是不爱他了,琢磨婚姻是不是出问题了,琢磨自己是不是哪里不行了。这种琢磨,会变成一根刺,扎在心里,时不时疼一下。时间久了,男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婚姻的意义。他会觉得,自己像个合租室友,而不是丈夫。身体上的距离,会慢慢变成心理上的隔阂。忍得住身体,是因为还爱着这个家,还顾着孩子的脸。但忍不住心,是因为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连接,断了连接,家就成了空壳。
忍得住表面,忍不住本质。很多夫妻在无性婚姻里,会陷入一种“假性和谐”。表面上,两个人客客气气,一起吃饭、一起带娃、一起应付亲戚。但私下里,连手都不牵,话都懒得说。男人会骗自己:“这样也挺好,至少没吵架。”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性,从来不是婚姻的全部,但它是婚姻的晴雨表。当两个人不再有亲密接触,说明彼此的需求、情绪、期待,已经出现了错位。男人可以忍着不提,但忍不了这种错位带来的无力感。他会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看着婚姻这艘船慢慢偏离航道,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会让他对婚姻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失去热情。忍得住表面,是因为不想撕破脸,不想让家人担心。但忍不住本质,是因为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共舞,一个人停了,另一个人迟早会摔跤。
无性婚姻,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男人能忍多久,取决于他有多爱这个家,也取决于他有多了解自己。忍,不是解决之道,而是逃避之词。真正的婚姻,需要两个人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一起假装问题不存在。性,或许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但爱是。当爱还在,性可以慢慢修复;当爱没了,性只会加速崩塌。所以,别问男人能不能忍,问问婚姻还能不能救。换作是你会怎么做?评论区聊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