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人是在巴国统治下的第一大族,有的世居,有的则是从其他地区迁徙而来。《华阳国志·巴志》说,涪陵郡丹兴县,“山出名丹”,而《史记·货殖列传》载巴寡妇清以丹砂致富;《逸周书·王会解》则认为“卜人以丹砂”。综上记载可以肯定今日的重庆市长江沿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有濮人居住是无疑的。对于濮人在重庆地区留下的遗址,南宋典籍《與地纪胜》所引《益部耆旧传》记载:“昔楚顷襄王灭巴子,封废子于濮江之南,号铜梁侯。”楚顷襄王时(公元前298—前263年)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的巴国已经于20余年前为秦国所灭,楚顷襄王封废子于嘉陵江中下游的说法并不十分可靠。然而铜梁山在今日的合川区境内,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来是巴的垫江,此处以濮江相称,足以说明濮江之名应该早于垫江,今合川地区最早原为濮人的居住地。在今日的合川区境内到20世纪80年代尚有濮岩、濮湖、蒲(濮)溪等地名。《舆地纪胜》记载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山有“双墓”,据李文昌《图经》记载,“巴王、濮王会盟于此,酒酣击剑相杀,并墓而葬”。民间又称此墓为濮王坟,至今封土堆仍然清晰可见。濮人在此居住应先于巴人。春秋战国之际,当巴人迁到这一带以后,征服了濮人,濮人才成为巴人治下的第一大族。今日合川区所在的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地区应是古代濮人分布的一个中心地区。
先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