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一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明朝年间,安徽太和有个青年叫杨黼,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成人,有感人生无常,杨黼立志学佛。他听说四川有位无际禅师是菩萨转世,遂辞别母亲,前往四川。
他满心欢喜地见到了年逾古稀的无际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里来?来做什么?”
“我从安徽来,来亲近您这位活菩萨。”
禅师说:“见菩萨,那如见佛?”
“我也想见佛,但不知佛在何处?”
禅师说:“想见到佛并不难,你往回走,夜晚到家时,有个披衾倒屣为你开门的人,那个人就是佛。”
杨黼半信半疑,踏上了回乡之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个多月,直到家门口,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
他懊丧地敲响了家门,此时已是深更半夜。
自儿子外出后,母亲茶饭不香,夜不成寐。此时,听到儿子敲门的声音,母亲喜出望外,从床上爬起,来不及穿衣服,扯过被子披在肩上,倒穿着鞋子,出来给儿子开门。
看到眼前的母亲,杨黼想起无际禅师的话,恍然大悟。他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膝下。
中国有句古话:“堂上二老便是佛”。原来杨黼跋山涉水去寻找的佛,就是他的母亲!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朋友送了他最爱吃的鳝鱼。周豫便亲自动手,清炖一锅鳝鱼汤来喝。
周豫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在锅底下用文火慢慢加热,水温逐渐升高,鳝鱼慢慢地就被煮熟了。据说,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所以它的肉不会紧绷,汤很鲜美。
那一锅汤被慢慢煮沸,周豫将锅盖掀起,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腹部竟然向上弓起,除了头部和尾巴浸在沸汤之中,整个腹部都露在汤外。一直到死,它的身体仍然保持弓起的形状而没有倒下去。
周豫看到这个情形,心中十分好奇。他将这条奇特的鳝鱼捞出来,将它弓起的腹部剖开,令他震惊的是,鱼腹里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
周豫看到这一幕,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他寻思:鳝鱼犹舍命护子,自己对母亲,却仍于孝道有亏。感慨之余,周豫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对母亲百般地孝顺。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回想当下,那些视母亲为拖累的人,那些抛弃母亲不愿赡养的人,那些经常打骂虐待母亲的人,甚至拿刀杀害母亲的人,当他们读到上面的故事后,作何感想?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些事可以等,唯独对母亲的爱,是不能等的。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母亲,至今仍然健在,我发誓要百般地孝敬她。
因为,在我的心里,我的母亲就是佛。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回想当下,那些视母亲为拖累的人,那些抛弃母亲不愿赡养的人,那些经常打骂虐待母亲的人,甚至拿刀杀害母亲的人,当他们读到上面的故事后,作何感想?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些事可以等,唯独对母亲的爱,是不能等的。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母亲,至今仍然健在,我发誓要百般地孝敬她。
因为,在我的心里,我的母亲就是佛。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