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网邮箱  用户名: 密码: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 纯文字 | wap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网上办事   |   互动交流   |   教育之窗   |   空中课堂   |   校园安全   |   民办教育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政府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 | 领导信息 | 新闻发言人 | 机构设置 | 政策法规 | 教育局文件 | 规划计划 | 统计数据 | 教育专题 | 人事信息 | 财政预算 | 应急管理 | 招生考试
    教育信息      
    领导信息      
    新闻发言人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教育局文件    
    规划计划      
    讲话文论      
    统计数据      
    教育专题      
    财政预算      
    人事信息      
    应急管理      
    工作规则      
    通知公告      
    招生考试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关于印发英国bet365娱乐城2015年工作要点和201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 甬教〔2015〕1号
[ 作者: 英国bet365娱乐城   来源: 宁波教科网   发布机构: 英国bet365娱乐城   点击数:20266  更新时间: 2015-3-2  11:15:04 ]
保护视力色:                            【字体:

各县(市)区教育局,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各在甬高校,各直属学校(单位):

  现将《英国bet365娱乐城201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校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抓好贯彻落实。《英国bet365娱乐城2014年工作总结》一并印发。

  英国bet365娱乐城

  2015年2月13日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5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加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与主要任务,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全力服务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努力办好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1.新(改、扩)建60所幼儿园,70%以上的幼儿入读普惠性幼儿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保持在98.5%以上,示范高中保送推荐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比例不低于50%。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运行,建成50个资源教室。

  2.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保持在15.1万人左右,本专科在校生比为62:38左右,在甬研究生达到8000人,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在甬高校科研经费总量达5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全面竣工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

  3.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速计划,启动建设3所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学校,20个重点建设专业,10个优秀教学团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校企对接会10场以上。

  4.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在甬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完成企业职工培训项目2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10万人次,成人中等学历教育3000名,扫除文盲30300人。

  5.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7.5%和95%,2011年以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人均不少于72学时,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巩固在90%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出台《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建设的实施意见》,培训高校思政骨干教师150名。

  6.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启动建设国家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累计建成市级资源基地80-100家,配套开发课程80-100门,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运行管理体系,推出中小学德育重点改革项目10项。

  7.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建标准化学校20所,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到90%。实施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基础设施,A、B等级达标率达到80%以上。改造170所学校“直饮水”设备,全面完成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提升教育领域法治化水平

  1.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按照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要求,在编制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切实划清部门权责边界,建立健全权责运行流程图和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厘清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以及与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部门权责体系。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合同合法性审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定出台重大教育公共政策前,认真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等社会意见,确保重大教育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化、科学化。全面启动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制订《宁波市教师申诉办法》和《宁波市学生申诉办法》。

  2.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将教育法治建设作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推进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型。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探索实施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第三方的参与作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教育评估社会化,并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机制。依托社会审计机构,推进教育审计社会化。继续与中国社科院、长城战略研究所、麦可思公司等深化合作,推进教育咨询社会化。

  3.继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校工作。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核准直属学校章程的基础上,依据章程指导清理学校各项制度,推进县(市)区做好学校章程核准工作,加快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推进学校自主办学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加快中小学校校务委员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力度,出台《宁波市中小学校依法治校标准》,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完善学校依法办学的保障与监督体系,支持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推进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协助学校处理法律事务。

  4.切实加强和改善学校法治教育。将法治理念培育和法律知识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依法治国的理念、原则作为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把法治精神渗透到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师生。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创建校外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二)统筹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与开放合作

  1.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细化落实《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启动试验区30个示范项目建设,制发《宁波市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兼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改革配套文件,力争使试验区早出成果,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快推进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启动第三批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评审工作。深化校地共建办学体制,推进在甬高校与县(市)区、行业企业共建电商、新材料等特色学院以及产业园区,着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提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和实践案例,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2.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以宁波加快城市国际化为契机,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继续领跑全省教育国际化。一是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争取世界知名大学的专业性学院落户宁波,争取雅思考试在宁波设立官方考点。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层次国际合作,建设宁波TAFE学院(杭州湾),实质性推进优质职业院校境外办学,争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三是打造国际化产学研创新平台,筹建产学研国际合作联盟和国际科研成果孵化中心,推动高端技术联合研发和国外科研成果在宁波转化。四是扩大教育国际合作大平台,推进与中东欧国家、欧美、新西兰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的教育合作平台。五是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建设好若干个中外文化交流基地,举办宁波市学生国际文化艺术节,推进中小学国际化特色示范学校建设。

  3.全面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重点领域的实施意见》,根据我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原则、目标,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的三大领域,加大民办教育在金融、财政、土地和用房、税费、师资、人才引进、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等方面的扶持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清除体制、机制障碍,放宽民办教育准入条件,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的重点突破。同时,根据“1+X”改革思路,进一步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坚持分阶段、分领域、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项目化工程推进方案,以项目引领、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监督评估、绩效考核为主要路径,使政策设计方向和民办学校发展方向形成聚焦,确保综合改革落到实处。鼓励民办学校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制定《关于鼓励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水平。

  (三)深入推进教育人才培养领域改革

  1.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一是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鼓励中小学校和教师探索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不同特质学生发展需求。二是适应新高考,深化必修、选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普高学生走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思维品质的养成,完善多元选择制,转变育人模式,并与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任务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学术型、特色型、基本型等三类高中的3年教学安排模式。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基地的打造,引导、示范普高教学,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化发展,创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三是扎实推进科技体育艺术教育。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新苗100”计划,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科学嘉年华等活动,推进科技教育课程化建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创造力。以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文体艺术社团活动、艺术教育为抓手,推动多样化人才培养。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力争启用体育中考第二考点,进一步规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段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并将其作为考核各地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强化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扎实抓好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以“社会实践大课堂”为辅助,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人格养成教育。五是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探索制定综合评价标准和测试框架,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多元培养。

  2.以新高考为引领持续深化中考中招改革。一是因应新高考,按照《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中考命题为抓手,推进中考命题的内容和方式改革,科学设置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优化志愿填报、录取途径和资源配置,把不同潜质的学生优化配置到最适合其发展的高中学校。二是进一步优化优质示范高中保送推荐办法,各地示范高中保送推荐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比例不低于50%。三是完善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对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形成,加快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3.引导和推动在甬高校科学定位转型提升。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推动在甬高校提升发展、特色发展,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通过与国内外名校、大院大所合作办学,强化分类指导,鼓励宁波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支持宁波大学列入“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积极推动浙江大学理工学院转型建设为浙江大学宁波分校,筹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支持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开展省特色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改革试点。拓展和深化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大方正等大院、名校、名企的全面战略合作。推进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完成对市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第四批重点学科建设终期验收,加大学科专业、重点研究创新团队等引进力度,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推进职业教育开放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推进计划,推进体制层面的创新融合,深化专业层面的产教互动,完善机制层面的校企合作,推动《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的政策落地,完善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等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参与办学,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模式共建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二是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速计划。全面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优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布点,建设一批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重点专业,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基地,加快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三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开展合作。推动中高职一体化紧密办学。深化五年一贯制招生改革,扩大招生范围,扩大示范效应。积极打通中职学生升入应用技术型本科的通道,开展本科院校面向高职招生试点。深化普职高学生双向选修、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为特点的职普融通改革试点。启动建设宁波市学生职业素养中心,重点加强对普通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着力强化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结构,重点推进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和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15年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70%以上。探索开展优质园集团化办园试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自主发展、内涵优质、服务面广、群众认可”的品牌学前教育集团。统筹实施薄弱乡镇幼儿园改造项目,新(改、扩)建60所幼儿园。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市及县(市)区政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各级学前教育监督机制,加大薄弱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的治理力度。

  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率先迈向公平均衡优质卓越。贯彻落实《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中小学学区化、片区化发展,启动实施薄弱学校帮扶工作,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重视关注弱势群体,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强“零起点”教学,有效做好幼小衔接,推动义务教育更趋公平均衡优质。实施“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特教学校标准化和资源教室建设,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加强教科研,提高特教质量。以特色学校评估创建为引领,正式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学校评估工作,实质性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以建立高中与名牌高校合作机制为助力,为禀赋突出的学生开设一对一和个性化的课程,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重视做好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试点工作,注重均衡发展,整体推进。

  3.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在全面贯彻实施《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基础上,推动成立宁波市终身教育指导委员会,从政府层面解决终身教育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开展宁波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二期研发,完善“宁波终身学习网”建设。筹建地方、高校、行业等终身学习支持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启动“市民终身学习地图”编制,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动全社会参与终身学习支助队伍和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实体和网络支助服务,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化学习体验区、市民家庭学习点。

  4.办好“宁波教育大讲堂”。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在全面协同整合“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和“竹洲家庭大讲堂”资源的基础上,每月举办一场“宁波教育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邀请专家、名师解读最新教育政策,规划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以开设“宁波教育大讲堂”为抓手,积极引导社会接受和认同“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及家长逐步树立科学的成长观和发展观。

  5.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做好督政工作,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推动政府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督学工作,完善评估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市高校教学督导组作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三级督导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第四批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评估、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期督查、宁波市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探索实施校长队伍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改进对校长的培养、选拔、交流、任免、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和方法,持续推进校长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培养培训上,完善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以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为目标,以“名校长工程”为龙头,以骨干校长培养为重点,建立若干个境内外培训基地,举办专题校长论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校长队伍。在选拔任用上,完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促进年轻干部跨学校、跨岗位交流;健全干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的机制,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在考核激励上,按照“明责放权、权责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在教师聘任、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和空间,充分调动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加大校长考核力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和发展性评估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校长奖惩、岗位津贴以及续聘、解聘和任免的主要依据。

  2.完善师资队伍管理。不断完善教师聘用、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活力。扎实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在2014年直属学校和部分县(市)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动教师退出机制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实施。落实校长在学校师德建设中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推进职称改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有序推进义务教育段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建立校领导、骨干教师流动机制;制定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发放办法,促进城乡教师待遇均衡和配置均衡。将“甬城教育名家讲坛”与教师培养、教育服务社会等工作相结合,将受众从家长和学生拓展到师生、家长、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资源共享。

  3.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树立教师身边的标杆,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宁波市教育名师评选活动,打造宁波的学科教育家。深入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优化项目设计,完善项目管理,着力培养一批甬城教育生力军。围绕新高考、新课改等要求,进一步加大培训质量监控与指导力度,提高培训机构服务能力,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艺术、体育、科技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培养。以“百川计划”为龙头,继续推进中小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全力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海外专家和高学历人才。继续推进“甬江学者计划”,制发宁波市高等学校领军型创新团队引进实施办法,完善高校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学术影响力的在甬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4.强化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辅导员素能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开展辅导员轮训和骨干辅导员培训。启动思政教师培训资助计划,加强思政学科团队建设,开展高校思政理论教师师生配比专项督查,促成思政理论教师专题培训列入与中国社科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高校思政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六)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

  1.继续推进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加强与各区政府、财政、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协调,全力实施好《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尚未完成的13个教育项目。积极推进宁波大学双桥村拆迁安置,全面竣工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全面推进宁波大学图书馆、体育训练馆、宁职院援外大楼、宁波诺丁汉大学配套设施项目、第二技师学院二期、东部新城高中、高新区万里学校、宁波TAFE学院、智慧教育等项目建设,完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宁波教育学院教研大楼、宁波市教育科技研发中心、宁波教育博物馆、甬江职高改扩建等项目,启动实施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李惠利中学改扩建工程、宁波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宁波四中综合楼等项目。

  2.加大教育民生实事工程推进力度。实施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基础设施,A、B等级达标率达到80%以上。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义务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占比达到90%。改造170所学校的“直饮水”设备,全面完成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校节能照明设施改造。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运行,全市建成50个资源教室。继续做好帮困助学工作,推进实施研究生国家奖助学金、中职免学费补助、中职助学金、普通高中助学金、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以及欠发达乡镇就读高校困难学生补助等项目。

  3.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工作。深化智慧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夯实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共享。扎实推进“一个门户、三大平台”建设,重点打造学习门户、资源商城以及云计算服务,加快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和信息云模式。拓展优质资源建设新路子,采取研发、整合和对接国家、省资源平台等方式,逐步扩大优质资源储量。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提升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宁波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功能,组建宁波市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探索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制定智慧教育相关技术标准与制度规范,科学指导全市智慧教育建设。坚持示范引领,继续做好智慧教育试点工作,推广应用试点成功项目。研究探索智慧教育建设及运营模式,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七)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健全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作为学校安全稳定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形成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完善“等级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市直属学校提升平安校园等级。全面推进校园警务联络室(警务联络点)建设,促进校园安防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师生安防意识,提升校园安保水平。大力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突出抓好重大节庆、重要时期、大型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防范学生溺水工作,努力提升学校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推动全市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体系更新升级。强化防溺水工作要求,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共同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指导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预案,推行学生安全避险演练日常化,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宣传,做好入学政策调整提前公告工作,引导家长早做准备。建立属地义务段学校招收随迁子女预警机制,提前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典型人物的宣传,提升宁波教育新形象。出台网络舆情处置通报制度,强化网评员队伍建设,建立与意见领袖沟通制度。成立宁波教育新媒体联盟,采编出版《宁波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大服务、大舞台》。利用宁波教育博物馆馆藏,组织开展“印象宁波教育——记忆·发展·梦想”影像拍摄大赛活动和在甬高校微视频大赛活动。策划“外国人眼中的宁波教育”专题采访活动。

  3.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各级党组织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按照《宁波市教育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4-2017年实施意见》总体要求,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加强源头治理为关键,着力完善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动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不断强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围绕建设法治教育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查处、纠正发生在重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一步完善干部提任、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工程建设、招生考试等重要事项监察程序。扎实推进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确保每所学校廉洁教育有方案、有课时、有读本、有评价。做好《廉洁伴我行》读本的出版发行和《宁波勤廉故事》征集活动,开好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推进会。加强教育审计,做好全市教育基金会、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和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4.强化群团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教育工会、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建设,健全服务教职员工和机关干部长效机制。修订宁波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做好第二期市教育工会直属基层工会事业编制在职教职工会员重大疾病医疗互相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市教育工会健身活动中心,打造广大教职工文体活动平台。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和“五必访”等活动,做好“五一母婴室”创建工作,建设好宁波市教育系统单身青年教师交友驿站,深化“巾帼文明岗”创建和创新发展,启动“慈爱助梦”行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服务型机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办好教育门户网站和教育服务中心。扎实做好督办、信访和“两会”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档案、保密、统战、政府信息公开和老干部工作水平。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宁波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年初既定的计划部署,全力深化各类改革创新,制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实施《宁波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年内,市教育局被教育部等六部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4-2013年度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2014年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13年市级基层系列平安创建示范典型”、2014年度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市“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市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等,并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卓越贡献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2011-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201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组织贡献奖、2014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推进奖等奖项。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宁波教科网蝉联“宁波市政府系统十五佳网站”,并首次排名第一。

  (一)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1.大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发《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要点》和《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今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力求通过“促均衡、提质量、增活力、强服务、优管理”等五方面、12项改革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力深化教师全员聘任制度改革。制发《关于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已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要求局属各公办学校按照该《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优化教师绩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优化教师结构,激发教师潜力,确保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发展,实现优师优教。

  3.持续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以中考改革为龙头,建立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调整优化2014年中考分值,将总分值由610分调整为700分,并继续增加部分学科PISA类和科学实验类试题的权重,引导学生增加对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关注,更为重视实验和实践活动。调整体育中考分值和测试项目,2014年起,将体育分值从30分增加到40分,并把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作为考生的必考项目。建立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加快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计划,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整体提升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4.稳步探索管办评分离。依托宁波教育学院成立宁波教育评估院,自主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和咨询以及教育评估理论、标准、技术等方面研究,并首次开展市直属学校发展性评价满意度测评。组建宁波市教育考试院,并赋予其新职能,开展教育考试科学研究、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分析与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麦可思公司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发展建立反馈机制,促进改革,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原则,开展“清权、减权、制权”工作,确定市教育局权力清单56项,其中市教育局直接行使的权力41项,下放县(市)区1项,共性权力8项,审核转报6项。

  5.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立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吸收有关行政部门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专家以及社区、家长代表参与核准直属学校章程,体现章程核准工作的法治性、民主性、科学性,完成对4所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学校章程核准和5所民办学校修订的章程审查备案工作,到2014年底全市已完成103所公办中小学章程核准工作。制发《关于推进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校务委员会制度的意见》,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全面推进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工作。

  (二)加快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1.强化教产协同创新体系构建。贯彻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和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瞄准宁波产业重点、急需发展领域,启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确定宁波大学“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型海洋养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7家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促进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推进高校校地共建体制和行业指导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成立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影视动画等3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市教育局与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区政府签订“共建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培训平台”框架协议书,建成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与我市汽车、电子电器、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人才需求相适应,集教学实训、职业素质培训、鉴定认证和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中高端培训平台。出台《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力求从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园实体建设等8个方面入手,在相关政策和重点项目建设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制发《关于加强行业指导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

  2.着力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加强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市政府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共建合作框架协议书,拟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优势,共建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宁波新材料协同创新研究院,促进我市高等教育材料学科的发展。推动与北大方正集团签约,注资10亿元接收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支持大红鹰学院提升发展。深化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办学成果,积极推进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型发展为浙江大学宁波分校,已被纳入浙江大学向教育部报送的《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工程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建汽车学院、重点实验室等项目。

  3.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教育合作平台有突破。继续深化中新(新西兰)、甬港教育合作平台,新增与中东欧国家、美国以及甬港澳台教育合作平台,签署各类教育协议48项,全年新增国(境)外合作院校120所。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有创新。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实现了宁波TAFE学院与西悉尼大学专本国际直通车,宁波TAFE学院已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择地新建。2所高中引进中澳英语特色课程,中澳和甬台2项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引进初中TOEFL Junior官方考点。三是中外人文交流有特色。成为全国第二家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师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基地,与中东欧国家联合打造2个艺术和文化交流基地,举办第四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全年组织135批1351人出国(境)访问交流。四是教育国际服务有增长。全年在甬高校来华留学生总数突破3500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2批148人次的技术教育援外培训,赴澳汉语志愿者项目顺利进入国家队,在马达加斯加建立我市第二个孔子学院。宁波教育国际化水平稳居全省首位。

  4.稳步推进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积极谋划智慧教育建设,在智慧教育建设中体现制度创新,以经费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保障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以运营公司带动本地教育信息化装备产业。成立宁波智慧教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2014-2016年宁波智慧教育建设方案》已通过智慧办专家评审,并报发改委立项。成功举办第四届智博会宁波智慧教育展馆和论坛,展馆参观来宾超过8000人次,论坛参加人数超过800人。成立宁波市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整合微课近千课时。人人通空中课堂推出自主拍摄的基础教育千余节原创微课,宁波数字化学习平台推出80万余册数字图书。教育信息化高位均衡发展,建成数字化校园400多所,100%学校建有校园网,100%学校实现千兆互联,100%教室配有多媒体。数字图书馆全年访问量超过220万人次,文献下载量超过1050万篇次,公布了94门课程为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首批高校网络课程整合课程。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开设232门核心引导课程。

  (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1.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一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宁波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2个团队成功入选2014年度宁波市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A类项目和B类项目,支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施“9211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聘任了17位学科领航教授和教学卓越教授。实施高校思政教师素能提升行动,组织百余名思政理论教师、辅导员骨干赴中国社科院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高端专题培训。二是深入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百川计划”、“甬江学者计划”。引进11名中小学高层次人才,其中市本级引进2名,县(市)区引进9名。切实发挥名特优骨干教师辐射和引领作用,共有32人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88人获评宁波市中小学名教师,12人获评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首席教师。三是推进义务段学校校长教师任职交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段教师交流工作,要求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落实本年度骨干教师交流计划。2014年全市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共1364人,其中骨干教师296人,占交流教师人数的22%,校长交流89人,占交流教师人数的7%。四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深入落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工程”,5项子计划全面实施,其中国内高端集中培训196人,“影子教师”和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博士培养计划完成出国培训40人,所有480名学员均参加了名特教师带徒计划和科研资助计划,确立科研资助项目50项。全面做好各级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1742名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骨干培训,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均完成培训94学时,教师培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在省教育厅考核中名列前茅。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质量监控中心,开展首轮质量监控和县(市)区轮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培训规范。五是加强校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举办“学校转型发展”专题报告会、第二届名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培训各级各类校长(园长)9529人次。启动机关中层干部换届工作,2名干部提拔到局级领导岗位,6位干部提拔到处级岗位,公开选拔2位处级干部。出台机关干部考勤办法、请假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实施不定期效能督查,规范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在社团兼职审批,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全面启动小学新生“零起点”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不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减缓小学低年级学习压力,市教育局对各地实施情况全程进行督导评估。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建成首批40家市级资源基地,开通集信息发布、查询预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门户网站,宁波市(杭州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获批成为国家级社会实践综合示范基地。三是大力加强体育艺术工作。启动体育中考第二考点建设,顺利完成8894名城区考生的体育中考工作。建立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与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承办201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举行第十二届全市教育系统艺术节,初步形成人人参与学校艺术活动的良好局面。全面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3.着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宁波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努力形成特色鲜明、课程丰富、资源开放、评价多元、育人全面、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分别有6所、11所普通高中被评为省一、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总数居全省首位。进一步提高城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与绩效奖励制度,引导学校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推进教学改革。扎实细致做好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细致解读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召开普高校长研讨会,指导学校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教学任务。面向高中校长、师生、家长组织举办“宁波教育大讲堂”首期讲座——《浙江新高考改革与学生学业发展规划》,解读浙江高考改革新政,指导学生做好发展规划。2014年,全市共有43526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其中普高统考统招录取率达89.18%,高出全省录取率3.38个百分点。其中一批录取人数约占全省的20%。高职单考单招录取率达68.7%,比2013年高出6.7个百分点。

  4.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一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大水产学科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三,水产养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宁波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成功入选“十二五”第二批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该校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之后第二个一本招生专业。各在甬高校录取分持续走高,招生形势良好,生源质量继续提高。二是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新成果。宁波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分获国家级高教、职教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完成宁波市第九届高校教学成果奖评审,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1项。三是高校地方科技奖励取得新成绩。宁波工程学院吕忠达教授荣获 2014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宁大王礼立教授获2013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在甬高校共产生科技创新推动奖一等奖2项,占比20%;三等奖10项,占比25%;在甬高校科研经费总量达4.9亿元。四是高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高校累计取得授权专利10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20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94件。宁波大学聂秋华教授牵头研究的《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宁波大学成为我省继浙江大学之后,第二个囊括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三大奖项的高校。五是“文化百科大讲堂”深入基层。充分发挥组委会成员单位、受众单位协同作用,品牌声誉进一步扩大,主讲人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举办讲座123场,直接受众22800人次,起到了文化服务和文化引领的作用。

  5.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3+2”、五年一贯制专业招生规模,17个专业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试点,2014年招生计划同比增加20%,全市中职“五年一贯制”、“3+2”、学前教育大专班共完成招生3981人。稳步推进职普融通改革试点工作,支持鄞州区、北仑区、奉化市启动试点,切实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资源共享互通。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扶持与战略新兴产业、海洋渔业、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的发展,新增对接专业5个。建立上下衔接、左右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路径,优化中高职、普职教各方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获得39个一等奖、45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金牌总数蝉联全国第二。我市职教工作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就此作出批示:“宁波以产业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很好,教育部要及时推广各地好经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6.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一是协助起草和完善《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联合市人大、市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组成《条例》起草调研组,赴各地校开展专项调研,并横向征求市直各部门、县(市)区教育局意见,力求《条例》在成立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促进委员会、明确终身教育实施主体、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做好宁波市终身学习平台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相应的平台网络运行环境与系统软件、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平台“七大功能”模块。截至2014年底,平台课程中心收入精品课程24948节,课程类别涵盖科学技术、人文历史、职业技能等10大类,注册用户达872203人,总访问量突破600万。三是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网络建设,成功申报省级标准化成人学校15个,省级职工培训基地3个,省级新型农民培训基地3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县级1个、乡镇级4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实验区1个。四是稳步推进培训工作,完成各级各类培训355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580219人次,新型农民培训105279人次,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2183人,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22122名,扫除文盲49911人。五是举办浙江省暨宁波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有效实现了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联动,共组织1160项主题活动,参加活动人数达921190人。

  7.规范和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一是为进一步推动民间资金进入我市教育重点领域,起草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的重点领域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已进入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阶段。二是做好民办学校年检工作,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财务审计,严格执行风险保证金制度,对于新审批的民办培训机构严格按照要求足额提取风险保证金,对于未足额提取的培训机构,引导其逐年从营业收入中按比例提取,截至2014年年底市本级提取风险保证金达2190.7万元。三是切实规范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研指导、年检年审和绩效评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开展非法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暑期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力量500多人次,检查1213家培训机构,其中教育部门审批的424家,市场监管部门审批的教育咨询公司335家,无证无照的辅导机构、托管机构454家。通过检查,全市依法取缔无证培训机构77家,对401家非法违规办学的持证机构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对一批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并督促其按规定办理培训机构审批手续。查实2起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同时协调处理各类违规办学举报22起。该专项整治行动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四)大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1.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总结2011-2013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成效,制定宁波市2014-2016年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和规范政策,进一步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新(改、扩)建幼儿园80所,新增农村公办幼儿园24所,增加学额近万名。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00所,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已达63%。落实财政奖补,扩大优质资源,下达中央1.2亿元学前教育财政经费。

  2.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再上台阶。制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意见,要求各地试行学区化办学模式。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初中容量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将数所小学和对口初中组成一个共同发展学区,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推动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实施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共享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全市11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另据教育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4)》显示,宁波教育公平指数位列第一,教育条件保障指数位列第三。

  3.施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通过加强形势研判、组织领导和统筹解决,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和教育布局,确保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平稳有序开展。2014年我市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为26.43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39.31%,在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就读人数共21.49万人,占随迁子女义务段入学总人数的81.31%。制发《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6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推进特殊教育标准化建设、资源教室建设、内涵质量提升等。加快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推进省示范资源教室建设,建成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宁波达敏学校《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获基础教育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要素。一是加强学校基础建设。2014年全市共有10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66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有586所通过省教育厅标准化学校评定,达标率为87.99%。二是大力推进“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食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AB级比例已达74.5%。三是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全市已有395所学校建设完成校园加热保温饮水设施并投入使用,占学校总数的59.31%,市本级16所直属学校全部完成直饮水改造工程项目。四是有序推进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项目。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二期二阶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宁波市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首个项目宁波TAFE学院已在杭州湾新区启动新建,宁波大学双桥村地块征地拆迁安置项目接近尾声,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切实维护和谐稳定

  1.全面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在宁波教育官方微博的基础上,开通了微信公共平台,通过集体发声,形成合力,构建起上下联动的新媒体宣传大格局,凝聚和传递网络正能量。与中国宁波网合作开展《对话·宁波教育》教育局长和百名校长系列访谈,连续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上宣传宁波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完善网上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发挥网络舆情导控平台技术支撑作用,提升舆情导控和预警处置功能。强化网络问政,服务民生,在全市网络民生服务“民生e点通”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三。在宁波教育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开设“寻找甬城最美教师”专栏,开展“推更多的‘张主任’上头条”、“感动甬城高校十大人物”、“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和优秀支教教师群体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利用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契机,集中宣传表彰一批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影响力,释放教育正能量。

  2.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召开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发《宁波市教育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4-2017年实施意见》。与市纪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发《宁波市关于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意见》,与市纪委、江东区委联合召开了全市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现场会。组织编写《廉洁伴我行》读本丛书(共5册),得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会光同志的高度肯定。联合市纪委、市青少年宫开展全市“童蒙养正”优秀童谣展演活动。举行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教育工程项目集体廉政谈话,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廉洁承诺制和廉洁保证金制度。全面参与干部任用、职称评定、教师招聘、工程招投标、名师评选和招生考试等重要工作的监察,开展秋季教育收费专项检查。首次开展对市属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教育阳光工程网,及时公开2014年市教育局公共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部门预算和2013年部门决算,严格规范和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市共受理、调处教育纪检信访209件,其中市本级74件。制定《英国bet365娱乐城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审计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全市共实施审计项目524项,其中修缮项目审计201项,基本建设审计119项,经济责任审计118项,审计金额达69.6亿元,工程审减金额1.4亿元。完成对8所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3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组织开展教育系统企业职工培训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配合省、市审计部门开展对教育系统市属学校“三公”经费的专项审计调查,配合省教育厅开展义务教育段经费和高中段资助经费审计调查。

  3.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全面启动防溺水工作联动机制,大力推进“橙色生命圈”公益活动,学生溺水人数同比2013年又下降了30%。全面强化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召开全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课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了“平安校园”建设机制,全市5A级平安校园达250所。成立中小学安全工作研究会,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落实“一岗双责”和全员责任制,形成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学校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夯实学校安全基础。

  4.全面加强群团建设。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动员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作用,继续开展直属基层工会事业编制教职工患重大病互助保障工作,着力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困难教职工的生活。积极实施教职工健康工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搭建单身青年教师交友平台,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

  5.推进机关建设工作。做好民主评议机关工作,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组织机关干部赴南开大学培训学习。开展特色化机关文体活动,获得市直机关第五届运动会组织奖。有序做好统战、会务接待、老干部服务、信访、档案、保密、督查督办、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政务信息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办公设施维修维护等工作。


E-mail: 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8年1月份工作要点[4455]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7年10月份工作要点[12802]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7年9月份工作要点[15622]
    英国bet365娱乐城2017年8月份工作要点[16078]

关于教科网 | 联系我们 | 网管信箱 | 帮助指南 | 版权声明 | 隐私声明 | RSS |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您是第 位访客     英国bet365娱乐城主办 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承办 Copyright 2012-2020 nbedu.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05008988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及以上